|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专场活动在徐州举行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发布时间: 2021-10-30  访问次数: 12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十四五”时期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选择。29日,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师范大学主办,我院与徐州市政府研究室等多家单位承办的江苏青年智库学者系列沙龙“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专场会议在徐州召开。围绕“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与新战略”“江苏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的新路径”“苏北打造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的新举措”等议题,十余位来自省内外开放型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华桂宏指出,与“十三五”规划相比,江苏“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的战略部署,“一枢纽”是新增的重要目标。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双向开放”即意味着全方位的开放,包括对内和对外、向东和向西、陆上和海上,目标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枢纽”指的是各类要素的汇聚之地,目标是形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就是要让江苏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撑之地,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之地。而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江苏有基础也有优势,特别是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苏集江海交汇、陆海兼备为一体,已经形成了国内产业循环重要发起点联结点、国际产业循环支撑点支配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通道交汇点融通点等有利条件。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认为,“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江苏立足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多、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等基础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下的“先手棋”,彰显了江苏东西并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作为。近年来,江苏以交通、物流为重点系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在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徐连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的基础上,逐步加快南沿江等高铁建设,枢纽城市布局在全省各地逐步铺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江苏需要进一步统筹谋划如何优化全方位开放布局、如何加快外资外贸提质增效、如何赋能开发区创新提升发展,以及如何加快开放强省建设等等,以“江苏实践”“江苏研究”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江苏智慧”。

徐州市副市长李燕在致辞中介绍了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在产业、城市、生态转型发展取得的建设性成果,以及今年926日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更大格局扩大对外开放”要求。李燕说,依托“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徐州要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点城市、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城市和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枢纽城市还有许多挑战、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解决,特别需要各位智库专家“把脉”“支招”,为徐州高水平建设国家双向开放综合枢纽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科学思路和可行之策。

当天的会议研讨由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正平主持。在研讨环节,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首席专家张颢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宏,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江苏省贸促会副会长黄政,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教授简晓彬和讲师陈宏伟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主题发言。

张颢瀚提出,应从“全球空间上的交汇点”和“历史时间上的交汇点”这两个角度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明确定位;刘卫东指出,现阶段我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统筹协调力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足、“软联通”建设相对滞后、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多重风险防控有待加强等问题;张为付认为,新发展格局下,江苏应站位于内外开放相衔引领者的高度,加快与上海、浙江、安徽自贸区的一体化合作,谋划形成四大自贸区共同发力的“长三角自贸区联盟”,同时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优势,积极形成转换全球经济能量的动力核心;孙志高强调,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经济社会交流高地、构建高层次的要素资源配置中心、打造高能级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营造高标准的国际开放合作环境;胡必亮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其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抓重点、调结构、促循环,更富成效地强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于津平从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角度,建议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更多的自贸试验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集聚高端要素和高科技企业;丁宏基于“自贸试验区是打造‘一枢纽’强支点的现实基础”这一判断,提出应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率先探索中日韩“小循环”,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而联动创新、一体化发展,放大“一枢纽”建设效应;黄政提出现阶段我省仍然面临着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任务,同时还存在外贸结构有待优化、新业态新模式有待发展等问题;简晓彬从省际比较的角度,建议江苏应牢牢把握要素流通、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三个抓手,以开放枢纽的高质量建设,实现开放大省向开放强省的转变;陈宏伟针对苏北的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建设,建议各市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口众多、土地广阔等优势,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搭建高能级的开放载体,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会议还围绕“智库建设”展开“供需”交流与探讨。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表示,“世界聚合力”和“双向开放”既是开放的,又是聚合的。这次沙龙活动本身也有这样的特点:专家的结构是开放的,演讲的主题是聚合的;成果和内容是开放的,服务和指向是聚合的;会议的形式是开放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点是聚合的。同时,沙龙也很好地体现了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三方共建的特征,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以及北京的专家分别立足不同视域,为江苏高质量做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多很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看法与建议。

关闭页面
 
Copyright © 2008-2009 淮海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邮编:221009 电子邮件:hhfzyjy@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