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9日,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我院与徐州市政府研究室等单位承办的江苏青年智库学者系列沙龙“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专场在徐州召开。专家学者共同为江苏服务全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新华日报》以智库专版形式集中推出,“一带一路”研究院公众号将分篇转载,以飨读者。
立足“两个一百年”和“美丽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任务艰巨,不确定因素增多,表现出新的问题与挑战,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多元导向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建议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为导向,构建以空间协调、治理有效和市场统一为支撑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空间协调,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在区域结构创新与变革理论框架下,未来区域协调发展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等为骨架,逐步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首先,形成“4+X”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即以四大经济板块为依托,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速崛起和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其次,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联动,促进南北经济协撑,应遵循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原则。在统一性层面,以要素市场一体化为目标,实现区域分治向区域融合的转变。在开放性层面,坚持在多领域持续对外开放,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打造“境内关外”新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对外开放平台中,积极倡导以主动、平等、对等互惠的形式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在竞争性层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健全高标准统一市场制度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强产品供应链、产业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在有序性层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增强区域间的相互依赖性,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优化。
作者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内容刊载于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智库》2023年9月12日第13版。
审核 | 一审:阳智明 二审:赵洁 三审:沈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