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国外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 2016-12-02  访问次数:

1一带一路内涵的理解。国外智库和专家学者大多从中国崛起的角度解读其内涵。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帕拉西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古丝绸之路成为文明沟通桥梁的代名词,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是新丝绸之路的精华所在。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认为,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是经济贸易。缅甸资深媒体人吴温丁认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设想是为了解决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问题。但是,也有部分国外学者质疑一带一路深层的地缘政治动机。俄罗斯学者、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认为,该构想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版图,是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的有效武器,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美元架构的起始平台。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副主编蒂耶齐刊文称,该构想是珍珠链在新的名义下继续发展壮大,使美国、印度等国家的战略家感到担忧。

2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一带一路意味着什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媒体的反响差异巨大,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议。认为是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回应。俄罗斯《独立报》201491日刊发了题为《丝绸之路重返世界地图——古老商道有望成为欧亚大陆地缘经济的轴心》的文章。该文章指出:中国的经济和军事规模达到了全新的水平,需要向外投射。华盛顿推出了重返亚洲战略,并制造威胁以遏制中国。而新丝路构想的提出,似乎正是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回应。海陆并举的双丝路构想似乎是在未雨绸缪,通过加速贸易和资本投入,预防正在酝酿中的对华遏制。西方对莫斯科及北京在政治、军事及经济上的遏制有加剧之势,这可能令俄逐步成长为中国日益重要的市场。认为影响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华盛顿)职员安德斯阿斯伦德甚至认为,俄罗斯同中亚国家的联系强度被夸大,俄罗斯自身的错误弱化了其在中亚的立场。而在俄罗斯学者弗拉基米尔杰尔加切夫看来,在未来几年内,中亚国家需要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做出地缘政治选择。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欧亚经济联盟却将中国排除在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认为,最大的原因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俄罗斯担心中国会影响其在中亚传统势力范围内的经贸关系与政治生态。受俄罗斯的影响,这将影响中国推动与中亚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韩国认为有必要好好活用中国的计划。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20141210日发表文章指出,不管是跟随中国后面,还是坐在中国这条龙的脊背上,韩国有必要好好活用中国的计划。因为以韩流为代表的韩国软实力可以在中国正在铺设的21世纪版丝绸之路上一路奔到中亚、非洲和欧洲。当然,在搭车之前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慎重考虑这一计划的合理性和参与方式,不过切忌优柔寡断,因为习近平主席的梦想不是空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非常大。马来西亚认为要力争从一带一路中受益。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发表安邦智库专栏文章《马来西亚与新海上丝路契机》。该文章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将给马来西亚发展带来新契机,马来西亚应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力争从一带一路中受益。哈萨克斯坦认为新丝绸之路将为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哈萨克斯坦新闻通讯社》2014517日发表题为《新丝绸之路将为哈萨克斯坦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文章。文章认为,新丝绸之路将为哈萨克斯坦创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新空间。当前世界经济中心正转向亚太地区,哈斯克斯坦在整个中亚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亚国家将为实现新丝绸之路构想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埃及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其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埃及《大公报》记者伊哈卜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埃及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其一,苏伊士运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塞西总统上任后重点推出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济、扩大政治影响力。其二,埃及作为重要的地区大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埃及的成功实践将对其他阿拉伯国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海湾国家认为要主动接受海上丝路对其至关重要。阿联酋阿拉伯电视台新闻网2014129日发表题为《为什么阿拉伯应该拥抱中国的丝绸之路》的文章。该文章指出,主动接受海上丝路,并加速与中国达成自贸协议,对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合作委员会(GCC)国家而言至关重要。他们将继续为中资企业提供物流设施,充当通往非洲、中东和印度次大陆的投资门户。欧洲一些国家认为不应继续片面、狭隘地应对北京的改革。比利时《欧盟观察家》20131120日发表题为《欧洲是否将受益于中国新的宏大战略?》的文章。该文章指出,中国新的宏大战略极其符合欧洲利益。若布鲁塞尔和欧洲商界继续片面、狭隘地应对北京的改革,将面临进一步被落在后面的风险。

3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建议美国趋势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能源互联网将助中国打造新丝绸之路。因为这样一个数字化的交通网络,可以让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把市场降低到零边际成本,共享经济。同时,他认为中国的所有领域中,能源产业、电产业最能助中国走向新丝绸之路,因此他建议中国积极部署能源互联网,进行能源应用的长期转化,在燃油当中实现去炭化。伊朗专家认为,中伊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重要的。此外,印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也积极探讨各自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治、经济和能源领域的互动。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旅游与营销专业教授Bruce Prideaux表示非常看好丝路旅游及西安市场的发展潜力。他认为,发展丝路旅游最重要的是把丝绸之路沿线各个景点串联起来,从亚洲到欧洲,形成整体板块,丰富交流载体。希腊教育部原部长季亚曼托普鲁等提议设立丝路文化之都项目,建议每年由一个沿线国家组织文化活动,涵盖文化、科技、展览、经济合作,建立人文交流长效机制,淡化文化输出痕迹。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国都表示对主办类似交流活动有浓厚兴趣。德国专家则建议,与有关国家合作编写历史教科书,共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建议借鉴波罗的海国家民间组织推动城市间人文交流,从而推动政府间合作的经验,从软性的外交中获得持续不断的政治动力,通过软实力外交,消除硬实力的顾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黄靖认为,丝路基金这些机构将使中国的资金输出不那么具有政治敏感性——当中国选择特定的国家投资一个昂贵的项目时,这个决定会立即被理解为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而如果该项目是由多国共同参与的丝路基金出资的话,就不会有问题了。

4关于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争论。20141015日,英国《金融时报》一篇题为《新马歇尔计划?》的文章提到:15年来,中国一直寻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劳务的机会,但随着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中国调整了海外投资重点,不再像以往那样着重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签署主要与自然资源有关的协议,而是将目光瞄准陷入困境中的欧洲,利用这种百年一遇的机遇,收购世界级的品牌,入股关键性的国家基础设施资产。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个马歇尔计划的开端。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0141110日发表题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更远大》的文章。文章认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颇有相似之处,主要相似点是两者都意在将本国的资本、技术和能力出口至急需它们的其他国家。但个中也存在许多分析人士尚未注意的重要区别。第一,二者动机不同。第二,一带一路远比马歇尔计划面临更多挑战。第三,一带一路倡议远比马歇尔计划更有雄心。

 

关闭页面
 
Copyright © 2008-2009 淮海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邮编:221009 电子邮件:hhfzyjy@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