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大会开幕式暨市校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研究院签字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 2015-11-12  访问次数:

  11月11日下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大会开幕式暨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签字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徐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民,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双传学,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我校党委书记徐放鸣,校长华桂宏,徐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冯其谱,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等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企业界人士、师生代表等共12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刘德海主持。

  校党委书记徐放鸣在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党政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在人文社科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重申了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大会的重要意义和建立“一带一路”研究院的背景与目的。徐书记指出,全省哲学社科界学术大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彰显我省厚重人文底蕴、承载社科工作者时代使命的知名理论品牌。开幕式学术专场活动以“教育公平与民生幸福”为主题,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共享发展”理念的学术响应和实践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谈到“一带一路”研究院的建立时,徐书记指出,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当前我国正处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打造新型智库,服务国家战略,江苏师范大学按照省委宣传部“社科强省”工作部署,集中力量致力于“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今天徐州市政府和我校合作共建的“一带一路”研究院即将揭牌成立,这是加快徐州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徐州市政府与江苏师范大学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高校—政府—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共同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研究院成立后,我校将为加强徐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着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徐州特色、具有一流水平的新型智库。

  王燕文部长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要求,为新形势下社科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省社科界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时代脉动、勇立改革潮头,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努力做“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最强大脑”。王燕文强调,强要强在格局视野上,推动学问之“大”和思想文化高地之“高”同向,放眼“三强两高”新目标,定位好、谋划好理论研究工作,不断登高原、攀高峰,为江苏学术注入丰沛的思想气韵;强要强在责任担当上,推动实践之思和理论之辨同行,着力凝聚思想共识,积极回应社会期待、人民关切,更好发挥资政服务的思想库作用,崇尚科学真理、抵制错误思潮,做社会主流价值的坚定捍卫者;强要强在文化自信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学术话语建设同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大力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筑牢学术根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多讲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巩固思想“主心骨”,增强学术定力,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不断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好的响亮声音;强要强在机制创新上,推动多出成果和多育人才同步,构建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大力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强化应用研究导向,拓展成果应用渠道,优化成果评价体系,激励社科人才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会上,朱民市长与华桂宏校长共同签署《徐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协议书》。王燕文部长、曹新平书记和徐放鸣书记共同见证“一带一路”研究院揭牌。双传学副部长宣读了第九届学术大会获奖论文作者名单,与会领导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在开幕式后举行的“教育与社会学”专场学术活动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春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我校教育研究院院长陈琳等专家学者,分别以“教育公平原则的现实选择”“新常态下中国社会政策走向与民生幸福”“教育正义:从关注正义到关注承认”“智慧促进公平 创新提升幸福”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演讲。

 

关闭页面
 
Copyright © 2008-2009 淮海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57号 邮编:221009 电子邮件:hhfzyjy@jsnu.edu.cn